top of page

家庭法

婚姻登记

婚前协议

离婚程序

家庭相关休假

家庭相关签证

遗产继承与遗嘱

合法婚姻
Marriage Registration

婚姻登记

在中国,婚姻登记有着严格的规定,尤其当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时。婚姻要想获得法律认可,必须遵循当地民政部门规定的程序。具体规定会根据外国人与中国公民或其他外国人结婚而略有不同。

外国人与中国公民结婚

资格要求:

  • 年龄:中国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22岁,女性20岁。

  • 婚姻状况:双方必须为单身、丧偶或离婚。需提供之前的婚姻状况证明(例如离婚证,如有)。

  • 居住地:外国人无需成为中国永久居民,但必须在中国境内办理登记手续。

所需文件(外国人):

  • 有效护照:外国人必须出示有效护照,并附有有效签证或居留许可。

  • 单身证明:外国人所在国出具的经公证的证明,证明其合法单身且符合结婚条件。该证明须经相关外国使领馆认证,并经中国外交部认证。

  • 护照尺寸照片:通常需要夫妻双方近期两张 2 英寸护照尺寸合影或单人照。

  • 翻译文件:如果文件使用中文以外的语言,则必须由经认证的翻译人员将其翻译成中文。翻译文件也应经过公证。

所需文件(中国公民):

  • 户口簿(中国公民必须出示其户口簿。

  • 身份证(ID卡):中国公民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 离婚/丧偶证明:如果之前结过婚,则必须出示离婚或丧偶证明。

申请流程:

  1. 准备:外国人需要收集所需的文件,包括由外国大使馆/领事馆和中国外交部认证其“单身身份”证明。

  2. 预约:携带所需文件到当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hūnyīn dēngjì chì)预约。

  3. 提交文件:双方必须亲自到场提交文件。

  4. 面试(如适用):一些省份可能要求夫妻双方接受简短的面试,以评估婚姻的合法性。

  5. 颁发结婚证:经批准后,将颁发结婚证(jiéhūn zhéng)。如果所有文件齐全,整个流程通常需要一周左右。

外国人在中国结婚

资格要求:

  • 年龄:与外国人与中国公民结婚的情况一样,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22岁,女性20岁。

  • 居留:双方外国人必须在中国拥有合法居留权或合法居留。双方均需持有有效签证、居留许可或登记。

双方外国人所需文件:

  • 有效护照:双方必须出示有效护照,证明其在中国合法入境或居留。

  • 单身证明:双方外国人均须提供其本国出具的经公证的单身、离婚或丧偶证明。该证明须经其本国驻华使领馆认证,并经中国外交部认证。

  • 护照尺寸照片:夫妻双方近期护照尺寸照片。

  • 翻译文件:所有外语文件均须翻译成中文并经过公证。

申请流程:

  1. 文件准备:双方必须确保其文件经过认证并经过适当翻译后才能继续进行。

  2. 前往民政局:与跨国籍婚姻一样,双方外国人都必须到当地民政局。

  3. 提交文件:请亲自提交所有必需文件。

  4. 颁发结婚证:如文件符合所有要求,则颁发结婚证。

其他注意事项:

  • 无居住要求:外国人无需在中国居住即可在中国结婚,但在申请时必须合法居留并持有相应的签证。

  • 多个民政局:虽然大多数涉外婚姻发生在大城市,但必须在中国公民户口登记所在地的民政局进行登记(针对涉及中国公民的婚姻)。

  • 海外婚姻:中国公民在海外登记的婚姻必须得到中国的承认,但回国后可能还需要办理其他手续,以根据中国法律确认婚姻合法。

  • 婚后手续:登记后,外籍配偶如希望继续在中国居住,可能需要更新其签证状态。

​​​

Prenuptial Agreement

​​​​​​​​​​​​​​婚前协议

在中国,婚前财产协议(婚前财产协议,hūn qián cái chǎn xián xián yì)是一份法律合同,允许夫妻双方就其财产和债务在婚姻期间或离婚时如何拥有、管理和分配进行约定。

法律框架

在中国,婚前协议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受以下法律管辖:

  • 《中华民国婚姻法》(2001年修订)

  • 《中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整合了多个法律领域,包括家庭法和婚姻财产法。

根据这些法律,夫妻可以签订合同来规范其资产的所有权。这些合同可以明确规定婚前或婚后财产的所有权,以及离婚时资产的分割方式。

婚前协议的目的

中国婚前协议的主要目的是:

  • 明确财产所有权:界定哪些资产属于配偶双方,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获得的。

  • 债务责任:分配婚前或婚后债务的责任,确保一方配偶不对另一方的债务承担责任。

  • 资产保护:在离婚诉讼期间保护各方的个人财产免遭索赔。

  • 继任计划:概述在发生死亡事件时应如何处理资产,尤其是在有来自前任关系或混合家庭的子女的情况下。

婚前协议的关键规则

A. 形式和有效性

  • 书面形式:婚前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有关资产所有权的口头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 双方同意:本协议必须由双方自愿达成,不得有任何胁迫或欺诈行为。

  • 全面披露:双方均须准确披露其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未能披露财务信息可能导致协议无效。

  • 公证:虽然法律没有要求,但强烈建议由公证人进行公证,以确保文件的有效性并减少对其真实性的争议。

B. 协议范围

  • 婚前财产:协议可以明确婚前所得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通常情况下,除非协议另有规定,婚前资产仍归其获得者所有。

  • 婚后财产:婚姻期间获得的资产通常被视为共同财产,但协议可以规定如何拥有和分割这些财产。

  • 债务:协议可以明确规定双方各自应承担的债务(婚前或婚后),从而保护一方不承担另一方的债务责任。

  • 配偶赡养费:协议中可能包括配偶赡养费(赡养费)的条款,但中国法院可能会仔细审查这些条款以确保公平。

  • 继承权:虽然在婚前协议中并不常见,但一些夫妇可能会在其中加入关于死后如何继承资产的条款,尤其是在前次婚姻中有子女的情况下。

C. 限制

  • 子女监护权和抚养权:中国法律禁止婚前协议决定子女监护权或抚养权的安排。这些事项由法院以子女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裁定。

  • 公共政策与公平:法院可以撤销或修改协议中被认为极不公平、违反公共政策或具有剥削性质的部分。例如,如果一方在离婚后陷入极度经济困境,法院可以推翻婚前协议中的某些条款。

婚前协议的执行

A. 法律承认

  • 婚前协议在中国享有法律认可,但要想在法庭上获得强制执行,必须符合上述正式要求。如果协议起草得当,法院通常会支持该协议。

B. 执法挑战

  • 欺诈或胁迫:如果一方能够证明自己是被迫签署协议的,或者另一方歪曲了其财务状况,则可以向法院对该协议提出质疑。

  • 不公平条款:如果协议被发现严重片面或对一方不公平,中国法院可以宣告协议部分或全部无效。中国法院通常力求在保护个人财产和公平对待双方之间取得平衡。

C. 管辖权问题(外国人)

  • 对于涉外婚姻,婚前协议必须符合中国法律。如果协议是在其他国家起草的,则应进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中国法律标准。对于跨境婚姻,如果夫妻移居其他国家,其协议的执行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

婚后协议

婚后财产协议(婚后财产协议,hūn hòu cái chǎn xié yì)在中国也是允许的。这些协议在婚姻成立后签署,其目的与婚前协议相同,但通常用于修改或更新婚姻期间的财务安排。

中国婚前协议的常见情况

A. 企业主和企业家

  • 拥有企业的个人可以使用婚前协议来保护其企业资产,确保企业在婚姻期间不会被视为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也不会被分割。

B. 财富不平等

  • 财富差距较大的夫妇可以利用婚前协议来保留较富裕一方的婚前资产,同时为较不富裕的一方提供合理的保护。

C. 混合家庭

  • 再婚人士通常会使用婚前协议来保护其前次婚姻中子女的资产,或确保在子女去世后,这些资产仍归其亲生父母所有。

离婚案件的法院审查

在离婚诉讼中,只要婚前协议被视为公平、自愿签署并按照适当的法律标准执行,法院通常会尊重该协议。但是,如果任何一方对该协议提出异议,法院可能会审查其公平性并确认其符合公共政策。

Procedures for Divorce

离婚程序

在中国,离婚受《中华民国民法典》管辖,该法于2021年1月1日生效。该法概述了离婚的合法理由、无争议离婚和有争议离婚的程序、财产分割以及子女监护权的安排。与一些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没有独立于离婚的“分居”法律程序,但夫妻可以非正式地分居,或在申请离婚时选择分居。

离婚的合法理由

在中国,法律既承认双方同意离婚(无争议离婚),也承认有争议离婚(一方对离婚条款有异议或争议)。

A. 双方同意离婚(无争议离婚)

当夫妻双方同意离婚时,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程序。双方必须同意离婚并就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包括:

  • 婚姻财产分割。

  • 子女监护权、抚养权和探视权。

  • 配偶赡养费(如适用)。

B. 有争议的离婚

如果一方不同意,或者夫妻双方无法就条款达成一致,法院可以根据具体理由判决离婚:

  • 分居两年:如果夫妻双方因关系破裂而连续分居两年。

  • 重婚:如果配偶一方重婚或与他人同居。

  • 家庭暴力:针对配偶或子女的持续家庭暴力或虐待。

  • 吸毒成瘾或赌博:持续存在药物滥用或赌博问题,损害了家庭关系。

  • 其他情况:其他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严重问题,例如遗弃或犯罪活动。

如果调解无法解决夫妻之间的关系问题,法院也可能判决离婚。

中国离婚程序

在中国,离婚程序根据无争议离婚和有争议离婚而有所不同。两种离婚类型都需要经过正式的法律程序,但无争议离婚更简单、更快捷。

A. 无争议离婚(行政程序)

夫妻双方同意离婚的,可以通过民政局办理离婚行政手续。

步骤:

  1. 离婚协议:双方必须就财产分割、子女监护权和其他关键问题达成协议。

  2. 文件准备:

    • 结婚证(原件)。

    • 外国人需提供国​​民身份证或护照。

    • 一份书面离婚协议,其中明确了财产分配、子女监护权和抚养费(由双方签署)。

    • 各方近期两张照片(取决于当地要求)。

  3. 民政局申请:双方当事人须亲自到婚姻登记地或一方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婚姻登记处,hūnyīn dēngjì chì)办理。

  4. 冷静期:自2021年起,双方同意离婚必须遵守30天的冷静期。提交离婚申请后,如果任何一方在此期间撤回同意,则申请将被取消。

  5. 颁发离婚证:冷静期过后,双方必须到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民政局将颁发离婚证。

B. 有争议的离婚(法院程序)

如果离婚有争议,则程序涉及法庭审判。

步骤:

  1. 提起离婚诉讼: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rénmín fǎyuàn)提起离婚诉讼。诉讼书中应当说明离婚理由,并可就财产分割、子女监护权和赡养费等事宜提出安排。

  2. 调解要求:中国法院优先考虑和解,并可能要求夫妻双方接受法院监督的调解。法官将在进行离婚听证之前尝试促成夫妻和​​解。

  3. 法庭听证:如果调解失败,法庭将进行离婚审理。在审理过程中,法官将审查:

    • 离婚理由。

    • 婚姻财产和债务分割。

    • 子女监护权和子女抚养安排。

  4. 判决:法院作出是否准予离婚的判决,并就财产分割、监护权和抚养费等事宜作出规定。如果法院驳回离婚申请,除非出现新的理由,否则夫妻双方必须维持婚姻关系,并允许他们在六个月后重新提出申请。

  5. 上诉:如果任何一方不同意判决结果,都可以对法院的判决提出上诉。

婚姻财产分割

在中国,婚姻财产的分割通常基于公平分配原则,而非均等分割原则。这意味着法院将根据夫妻双方的贡献和需求来裁定公平的分配方案。

A. 可分割的财产

  • 婚姻财产:除非有婚前协议,婚姻期间获得的所有财产均视为共同财产。这包括收入、房地产、储蓄和投资。

  • 个人财产:婚前拥有的财产或通过继承或赠与获得的专门指定给配偶一方的财产被视为个人财产。

B. 除法考虑的因素

  • 每个配偶的贡献(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贡献,例如抚养孩子)。

  • 夫妻双方的需求,特别是如果一方拥有孩子的监护权。

  • 各方的健康状况和年龄。

  • 任何一方是否有浪费、隐匿婚姻财产的行为。

子女监护权和抚养权

A. 子女监护权

在中国,子女监护权的裁定基于子女的最大利益。父母可以协商确定共同监护权或单独监护权,或者由法院作出裁定。

法院考虑的因素:

  •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

  • 父母双方的经济和生活状况。

  • 孩子的偏好(在孩子年龄足够大,可以表达偏好的情况下,一般在 10 岁左右)。

  • 每位家长照顾孩子的历史。

B. 子女抚养费

  • 子女抚养费通常由非监护父母支付。金额取决于非监护父母的收入和子女的需求。

  • 支持通常会持续到孩子年满 18 岁或完成学业。

配偶赡养费(赡养费)

中国在离婚案件中不会自动判定配偶赡养费。但是,配偶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要求赡养费,例如:

  • 如果他们在婚姻期间在经济上依赖另一方配偶。

  • 如果一方配偶对离婚负有责任(例如家庭暴力或重婚),则可能需要向另一方配偶支付赔偿金。

分离

中国没有“分居”这一法律地位(有些国家规定夫妻无需离婚即可合法分居)。但是,夫妻可以非正式地分居,处理财务或个人问题,然后再决定是否离婚。

针对外国人的特别注意事项

外国人与中国公民结婚,或与在中国的其他外国人结婚,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可以在中国申请离婚:

  • 婚姻在中国登记,或

  • 至少有一方配偶居住在中国,且婚姻符合中国法律标准。

外国人可能会面临额外的复杂情况,尤其是在涉及跨境资产分割或国际监护权纠纷的案件中。

双方同意离婚的冷静期

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国对无争议离婚引入了30天的冷静期。此举旨在减少冲动离婚,并允许夫妻重新考虑他们的决定。如果任何一方在此期间撤回其同意,则离婚协议将被取消,夫妻关系仍然有效。如果双方在冷静期后仍希望离婚,则必须返回民政部门完成离婚手续。

Family-Related Leaves

家庭相关休假

​​​​

在中国,根据《中华民国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员工享有多种类型的休假。这些休假权利包括处理家庭相关问题的条款,例如婚假、产假、陪产假、丧假以及照顾患病亲属。这些休假是旨在保护员工权益并平衡其家庭责任的更广泛框架的一部分。

婚假

中国员工结婚时享有婚假(婚假,hūnjià)。婚假允许员工带薪休假庆祝婚礼并办理相关手续。

A. 资格

  • 所有首次合法结婚的员工均有资格享受婚假。

  • 在某些省份或地区,离婚或配偶去世后再婚的员工也可能有权享受某种形式的婚假,但这因地区而异。

B. 持续时间

婚假的时长因地区而异,雇主必须遵守当地规定。一般而言,婚假包括:

  •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享有3天法定婚假。

  • 延长婚假:某些省份提供延长婚假,以鼓励晚婚(鼓励晚婚,通常高于法定最低结婚年龄,即男性22岁,女性20岁)。部分省份的延长婚假为7至15天。

C. 付款状态

婚假为全薪,员工在婚​​假期间可享有正常工资。

产假

中国劳动法为女性员工提供了与怀孕、生育和产后护理相关的强有力保护,包括慷慨的产假(产假,chǎnjià)。这些规定旨在促进母婴健康,同时确保女性的就业保障。

A. 资格

  • 所有怀孕和生育的女性员工都有资格享受产假,无论其婚姻状况或雇佣合同类型(全职、兼职等)。

B. 持续时间

产假的标准时长为:

  • 98 天:根据国家法律,这包括预计交货日期前 15 天。

  • 延长产假:许多地方法规根据地区提供额外产假。产假天数从 128 天到 180 天不等。例如,北京和上海等城市提供延长产假,以鼓励产妇更好地进行产后护理。

  • 并发症额外休假:如果分娩期间出现并发症(例如剖腹产、多胎分娩或健康问题),则可以获得额外的休假日(通常为 15-30 天)。

C. 付款状态

产假通常是带薪的。在此期间,女员工有权领取正常工资,或通过当地社会保险基金领取生育津贴。

陪产假

近年来,中国劳动法引入了陪产假(péichǎnjié),以支持父亲照顾新生儿并在产后协助母亲。然而,陪产假的具体规定因地区而异。

A. 资格

  • 男性员工的配偶生育子女,可享受陪产假。

  • 许多地区也为养父提供陪产假。

B. 持续时间

不同省市的陪产假时长有所不同:

  • 一般来说,陪产假约为 7 至 30 天,具体取决于当地法规。例如:

    • 北京:15天陪产假。

    • 上海:10天陪产假。

    • 广东省:15天陪产假。

C. 付款状态

陪产假通常由雇主支付。男性员工在此期间可获得正常工资。

丧假

在中国,员工如果直系亲属去世,有权享受丧假(丧假,sàngjià)。丧假允许员工有时间哀悼、参加葬礼以及处理家庭事务。

A. 资格

直系亲属通常包括:

  • 父母(包括岳父母)

  • 配偶

  • 儿童

B. 持续时间

丧假的期限取决于公司政策和当地法规。通常情况下,丧假的期限为:

  • 直系亲属去世,可获1至3天的休假。部分公司或地区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例如葬礼在其他城市或省份举行)提供延长休假。

C. 付款状态

丧假通常是带薪的。雇主应在此期间支付全额工资。

育儿假(用于照顾孩子)

在某些地区,员工需要休假照顾生病的孩子或陪同孩子就医时,可以享受育儿假(护理假,hülǐjiü)。虽然目前没有专门针对一般照顾孩子的育儿假的国家法律,但许多公司可能会将其纳入公司政策。

A. 付款状态

是否提供用于照顾孩子的育儿假取决于公司政策和当地法规。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获得批准,此类假期可能是带薪的,也可能是无薪的,具体取决于雇主的判断。

家庭护理假(老年护理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许多地区都推出了家庭护理假(护理假,hülǐjiü),允许员工休假照顾生病或住院的年迈父母。这项假期旨在帮助员工平衡工作职责和对年迈家庭成员的照顾。

A. 资格

  • 家庭护理假适用于需要照顾父母或岳父母的员工,尤其是在他们住院或面临严重健康问题时。

B. 持续时间

老年护理假的期限因地区而异,有些城市和省份每年提供的护理假长达 10 至 20 天。例如:

  • 广东省:为员工提供最多15天的休假,以照顾年迈的父母。

  • 北京:在某些情况下提供最多 20 天的休假。

C. 付款状态

家庭护理假通常是带薪的,员工在此期间可获得正常工资。但是,具体的工资支付安排可能会因当地法规和雇主政策而异。

家庭相关医疗紧急情况病假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员工直接参与照顾发生医疗紧急情况的直系亲属,他们可以申请病假(病假,büngjiü)。虽然病假主要是为了员工自身的健康,但一些雇主允许员工使用病假来应对家庭医疗危机。

A. 时长和付费状态

此类假期的时长和带薪休假由公司政策和当地法规决定。家庭护理病假并非强制规定,可能由雇主酌情决定。

留待领养

在中国收养儿童的员工也可能享有收养假(收养假,shōuyǎng jià)。此假期旨在让父母有时间与被收养的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并办理必要的法律手续。

A. 资格

  • 合法领养孩子的男性和女性员工均可享受领养假。

B. 持续时间

领养假的时长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规定,但通常与产假和陪产假相近。在许多地区,领养婴儿的女性员工有权享受产假,而男性员工则可能享受陪产假。

C. 付款状态

领养假通常是带薪的,员工在休假期间可获得正常工资。

其他家庭相关事务假

除了上述与家庭相关的假期外,中国的一些公司可能会在其内部政策中提供额外的假期权利,例如:

  • 年假:员工可以使用带薪年假来处理家庭事务或紧急情况。

  • 无薪假:员工可以因家庭紧急情况或其他个人原因申请无薪假,但这由雇主自行决定。

  • 灵活的工作安排:一些公司允许灵活的工作时间表或远程工作安排,以适应员工的家庭责任。

Family-Related Visas

家庭相关签证

与中国公民或在中国合法居留的外国人有亲属关系的外国人,可以申请各类签证来华居留、访问或停留。亲属类签证的具体种类、规则和程序,适用《中华民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及相关规定。

Q 签证(探亲签证)

Q签证发给在中国有家属的外国人。该签证有两种类型:Q1签证,用于长期居留(超过180天);Q2签证,用于短期访问(少于180天)。

A. Q1签证(长期家庭团聚签证)

Q1签证发给来华与中国家庭成员(配偶、父母、子女或祖父母)或已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籍家庭成员团聚的外国人。此签证非常适合计划与家人在中国长期居住的人士。

  • 申请资格:符合以下条件的外国人:

    • 中国公民的配偶。

    • 中国公民的子女(18岁以下)。

    • 中国公民或具有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的父母、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

  • 停留期限:Q1签证为长期居留签证。入境中国后,持证人须于30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留许可。居留许可通常可续签,有效期为1至5年,具体有效期视具体情况和当地规定而定。

  • 所需文件:

    • 护照(有效期至少六个月,且有空白签证页)。

    • 已填妥的签证申请表。

    • 近期护照尺寸照片。

    • 关系证明(例如结婚证、出生证或其他法律文件)。

    • 居住在中国的中国公民或外籍家庭成员出具的邀请函,其中需包含邀请人与被邀请人关系及来访目的等详细信息。

    • 邀请人的中国身份证复印件(中国公民)或居留证复印件(外国居民)。

  • 申请程序:

    • 向该外国人所在国或现居住国的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

    • 抵达中国后,请在30天内到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办理居留许可。

B. Q2签证(短期探亲签证)

Q2签证适用于来华短期探亲或临时停留的外国人。

  • 申请资格:外国人探望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近亲属),其直系亲属必须是中国公民或在中国永久居住的外国公民。

  • 停留期限:Q2签证通常每次最多可停留180天。该签证允许多次入境,有效期最长可达10年,具体取决于申请人的国籍。

  • 所需文件:

    • 护照(有效期至少六个月,且有空白签证页)。

    • 已填妥的签证申请表。

    • 近期护照尺寸照片。

    • 家庭关系证明(例如结婚证、出生证)。

    • 中国公民或在外定居亲属的邀请函。

    • 邀请人的中国身份证或居留证复印件。

  • 申请程序:

    • 向该外国人所在国或现居住国的中国大使馆、领事馆申请。

    • 此签证为短期访问签证,无需在中国申请居留许可。

S 签证(私人访问签证)

S签证签发给探望在中国合法居留的家庭成员的外国人。与Q签证类似,S签证分为两种:S1签证(长期停留超过180天)和S2签证(短期停留少于180天)。

A. S1签证(长期私人访问签证)

S1签证专为在中国合法居留(因工作、学习或其他长期目的)的外国人的外籍家庭成员设立。该签证允许持有人长期在中国居留,陪伴或照顾其家庭成员。

  • 申请资格:符合以下条件的外国人:

    • 在中国合法居留的外国人的配偶。

    • 在中国合法居留的外国人的父母。

    • 在中国合法居留的外国人的子女(未满18周岁)或其他直系亲属。

  • 停留期限:S1签证为长期停留签证。入境中国后,持证人须于30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留许可。居留许可通常可续签,有效期为1至5年,具体有效期视具体情况而定。

  • 所需文件:

    • 护照(有效期至少六个月,且有空白签证页)。

    • 已填妥的签证申请表。

    • 近期护照尺寸照片。

    • 关系证明(例如结婚证、出生证或其他法律文件)。

    • 外籍居民家庭成员的邀请函,需说明访问目的及关系详情。

    • 邀请人的中国居留许可或签证复印件。

  • 申请程序:

    • 向该外国人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事馆申请。

    • 抵达中国后,请在30天内到当地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居留许可。

B. S2签证(短期私人访问签证)

S2签证专为短期探望居住在中国的外籍家庭成员而设计。该签证非常适合短期探亲或无需长期居留许可的居留。

  • 申请资格:探望因工作、学习等原因在中国长期合法居留的家庭成员(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直系亲属)。

  • 停留期限:S2 签证通常每次入境最多可停留 180 天。根据申请人的国籍,该签证可能允许多次入境,最长可达 10 年。

  • 所需文件:

    • 护照(有效期至少六个月,且有空白签证页)。

    • 已填妥的签证申请表。

    • 近期护照尺寸照片。

    • 家庭关系证明(例如结婚证、出生证)。

    • 外籍居民家庭成员的邀请函。

    • 邀请人的中国居留许可或签证复印件。

  • 申请程序:

    • 向该外国人所在国或现居住国的中国大使馆、领事馆申请。

    • 此签证为短期访问签证,无需在中国申请居留许可。

外国永久居民家属签证

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持有“绿卡”)的外国人,可以担保其外籍家庭成员以受抚养人签证来华共同生活。

资格:

  • 已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的配偶、子女、父母。

停留时间:

受抚养人签证允许在中国长期居留,并可根据外国人居留许可的有效期或地方当局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延期或续签。

所需文件:

  • 护照。

  • 家庭关系证明(例如结婚证或出生证明)。

  • 永久居民的邀请函。

  • 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复印件。

4. 申请家庭类签证的程序

  1. 申请提交:

    • 申请人须向其本国或现居住国的中国大使馆或领事馆申请家属类签证(Q、S或受抚养人签证)。

  2. 所需文件:

    • 申请人须完整填写签证申请表,提交护照照片,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例如家庭关系证明、在华家庭成员的邀请函等。

  3. 处理时间:

    • 家庭签证的处理时间通常为 4 至 7 个工作日。加急服务可能需要额外付费。

  4. 居留许可申请(长期签证):

    • 持Q1、S1签证入境的外国人,须于入境后30日内向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办理居留许可。

    • 居留许可是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留的实际授权。

  5. 健康检查要求:

    • 对于某些长期签证(例如 Q1、S1 和受抚养人签证),申请人可能需要接受体检才能完成居留许可申请。

  6. 续订和延期:

    • 家庭签证签发的居留许可可在到期前向当地出入境管理局申请续签或延期。

其他与家庭相关的签证考虑事项

  • 再次入境:如果签证持有人计划频繁出入境中国,应确保申请多次入境签证。

  • 子女居留许可:在中国出生的外国人子女,应于出生后60天内申请办理签证或居留许可。

  • 非法逾期逗留的处罚:签证逾期逗留或未能及时申请居留许可可能会导致罚款、拘留或驱逐出境。

Inheritance and Last Wills

遗产继承与遗嘱

在中国,继承和遗嘱处理受《中华民国民法典》管辖,具体规定在继承法相关章节。相关规则和程序适用于中国公民和外国人,但对于外国人,尤其是涉及位于中国的房产和其他资产,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中国继承法主要法律框架

中国的继承法主要受《民法典》的规范,该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典》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规则,适用于继承事宜,包括继承人的权利、遗嘱的执行以及死者遗产的分配。对于外国人,这些规则适用于位于中国的资产,无论死者或继承人的国籍如何。

A. 中国继承的主要原则

  • 适用法律:中国的财产继承适用中国法律,特别是位于中国的不动产(如土地、房地产)。

  • 外国法律适用:在特定情况下,如果被继承人和被继承人均为外国人,且财产不在中国境内,则外国人的继承权可能受其本国法律管辖。

  • 平等权利:中国法律赋予继承人平等的继承权,不论性别或国籍。外国人作为继承人或受益人,在继承中国境内的财产或资产时,享有与中国公民同等的权利。

无遗嘱继承(无遗嘱继承)

如果一个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去世时没有留下遗嘱,其遗产将根据中国的无遗嘱继承法进行分配,该法律规定了继承人的等级制度。

A. 无遗嘱继承中的继承人类别

  • 第一秩序继承人:

    • 配偶

    • 儿童(包括亲生子女、领养子女、非婚生子女)

    • 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履行父母职责的继父母)

  • 第二顺序继承人(若无第一顺序继承人):

    • 兄弟姐妹

    • 祖父母

  • 分布:

    • 第一顺序继承人将平等继承遗产。如果没有在世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则第二顺序继承人将平等继承遗产。

    • 如果幸存的继承人对照顾死者或其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可能有权获得更大份额的遗产。

B. 针对外国人的特殊考虑:

  • 不动产继承:外国人可以按照与中国公民相同的规定继承中国境内的不动产(如房地产)。

  • 外币及资产转移:涉及将资金或资产从中国转移到外国的继承,可能受某些外汇法规的约束。外国继承人需要办理跨境资产转移的相应文件。

遗嘱继承(遗嘱继承)

中国承认个人有权订立遗嘱(遗嘱,yíacute;zhǔ),按照其意愿分配遗产。在中国拥有资产的外国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中国法律或其本国法律订立遗嘱。

A. 中国承认的遗嘱类型:

  1. 自书遗嘱:完全由立遗嘱人(立遗嘱人)撰写并签署的遗嘱。

  2. 书面遗嘱:以书面形式订立并由至少两名合格见证人见证的遗嘱。

  3. 公证遗嘱:以书面形式作出并经公证员公证的遗嘱。若有多份遗嘱存在冲突,则公证遗嘱优先于其他类型的遗嘱。

  4. 口头遗嘱: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但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见证。只有在立遗嘱人在紧急情况下死亡或事后无法立书面遗嘱的情况下,口头遗嘱才有效。

  5. 视听遗嘱:通过音频或视频记录的遗嘱,至少有两名见证人在场。

B. 遗嘱的有效性:

  • 在中国,遗嘱必须由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精神行为能力的人立下,方可具有法律效力。

  • 遗嘱不得与某些家庭成员的法定继承权相冲突,例如配偶、子女和父母,这些成员有权获得遗产的强制份额,即使遗嘱中没有明确提及(称为强制部分)。

C. 外国人与遗嘱:

  • 外国法律的适用:如果外国人在中国拥有资产,但其住所位于境外,中国法院可能承认其本国法律作为其遗嘱的设立和效力。

  • 双重管辖: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拥有财产的外国人可能需要根据中国法律(针对其在中国的资产)和根据其本国法律(针对其在国外的资产)分别立下遗嘱。

外国人在中国继承遗产的程序

外国人在中国继承财产时,必须遵循特定的法律程序来转移逝者的资产。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向当地政府和法院提起诉讼,尤其是对于不动产,例如房地产。

A. 在中国继承财产的步骤:

  1. 获取死亡证明:第一步是获取死者死亡的官方死亡证明,该证明由发生死亡的医院或当地政府签发。

  2. 提交遗嘱(如适用):如果死者留下了遗嘱,则必须提交遗嘱进行核实。如果遗嘱来自外国,则可能需要翻译成中文并进行公证。在中国,经过公证的遗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 向法院申请(适用于无遗嘱继承案件):如果没有遗嘱,继承人必须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启动继承程序。法院将根据中国无遗嘱继承法分配遗产。

  4. 继承公证:继承过程通常需要公证。外国继承人必须获得与死者关系的合法认可,这可能涉及外国文件(例如出生证明或结婚证)的公证以及中文翻译版。

  5. 财产转移:在提交所有必要文件并获得批准后,不动产(如房地产)的继承必须在当地土地和财产登记机构登记,以将所有权转移给继承人。

  6. 税费:中国目前不征收遗产税。但是,继承人可能需要缴纳其他行政费用,并且如果将资产转移到境外,可能需要承担外国税务义务。

外国人在中国继承遗产的主要考虑因素

A. 外国人的不动产所有权:

  • 外国人可以继承中国的不动产,但必须遵守中国的房地产所有权法律。一般而言,外国人在中国只能拥有一处自住住宅。

B. 资金向国外汇款:

  • 外国继承人继承货币资产,或希望在中国出售继承财产并将资金转移到境外,必须遵守中国的外汇管理规定。继承必须进行妥善登记,并向负责转账的银行提供相关文件,以确保资金能够合法汇往其他国家。

C. 外国遗嘱的承认:

  • 涉及中国资产的外国遗嘱通常被认可,但必须翻译成中文并符合中国公证的要求。如果遗嘱未经公证,中国法院可能会适用中国法律来确定资产分配。

D.强制继承权:

  • 根据中国法律,某些继承人,例如配偶、父母和子女,有权获得死者遗产的强制份额。除非这些继承人在法律上已丧失继承权,否则遗嘱不能完全剥夺他们的继承权。

法律纠纷及继承诉讼

外国人如果与其他继承人发生继承纠纷,或因遗嘱效力问题发生纠纷,必须在中国法院解决。中国司法系统负责解决涉及中国境内财产和资产的继承纠纷。

A. 争夺遗嘱:

  • 如果有人指控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存在欺诈、胁迫或精神上无行为能力,则该遗嘱可以在中国法院受到质疑。

B. 国际继承纠纷:

  • 如果外国人涉及国际继承纠纷,中国法院一般会就位于中国境内的财产适用中国法律,但如果财产位于境外,则可能承认外国判决或法律原则。

联系我们

谢谢!

2023 © 荣帆国际(上海)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Chinainforma 的 Logo 由 Freepik 设计

bottom of page